黄达人:部分地方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思考

发布日期:2016-02-10

应用型是一个方向、是一条道路、向应用型转变也是一个过程,是一个不断革命、继续革命的过程。在向应用型转变的过程中,不可能是一步到位的。需要不断地凝聚人心,逐步形成共识,不断地实践探索。统一思想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实践探索也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不断深化向应用型的转变。

——————黄达人
姜洁

我对于部分地方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关注,始于2013年6月,在天津参加了教育部发展规划司推动召开的应用技术大学(学院)联盟成立大会,会上我被聘为联盟顾问。由此,我走访了一批地方本科高校,在这个过程中,既调研了联盟里的学校,也与非联盟学校的大学管理者交流,探讨地方本科高校应用型转型的话题,从中选择了20个较为典型的学校作为案例,形成《大学的转型》一书。

姜洁

与不同类型高校管理者的交流,不断给我以启发,使我对于部分地方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理解不断加深。概括起来,有两个观点:一是应用型是一个方向,是一条道路,向应用型转变也是一个过程;二是实现地方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主线是产教融合、校企合作。

姜洁

我注意到,社会上对“应用型”还有一些成见,认为是低层次、低水平的。比方说,全国一些专业的教学指导委员会曾经有过这样的表述,把研究型、工程型、应用型作为专业规范的三个层次。国内一个有较大影响力的大学排行榜也把高校分为研究型大学、专业型大学、应用型大学和技术型大学等4种办学类型。为此,专门拟文,阐述我关于“应用型”的观点。

一、应用型是一个方向
姜洁

讲应用型是一个方向,指的是所有大学都应该来关注应用。原因主要有三个层面:

姜洁

第一,现在提部分地方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有着特别的期待,这种期待就是对于新建本科院校而言。教育部高等教育司、高等教育教学评估中心,一直把“地方性、应用型”作为新建本科院校合格评估、对学校办学定位的基本要求,在引导地方高校走应用型道路方面已经取得了一些明显成效。我认为,引导新建本科院校向应用型转变是完全正确的,新建本科院校是地方本科高校应用型转型的重要组成部分。

姜洁

第二,现在提出“转型”,实际上是针对部分地方本科高校存在的问题提出的。我曾经阅读了2009年以来进行合格评估的100多所地方本科院校的专家评估报告,在学校定位的问题上,“地方性”“应用型”是出现频率最高的词语,但专家们反映问题比较多的是,学校在落实的措施上还不够得力,在行动上还有些滞后。

姜洁

第三,我国正处在经济、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随着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全社会都在讲转型。作为社会的组成部分,所有大学都不应该忽略这样的背景。今年10月24日,国务院印发了关于《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方案中明确提出,要“深化产教融合,将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与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结合,着力提高高校对产业转型升级的贡献率……打通基础研究、应用开发、成果转移与产业化链条”。我认为,这句话是对应用型最好的阐述。

姜洁

所谓应用型,说到底就是需求导向。地方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是为了更加满足地方和产业发展的需求;建设世界一流大学,也是需求导向,不仅要看学科发展水平,也要看大学是否满足了国家的重大需求。因此,现在提出世界一流大学建设,既是大学自身发展的需求,更是一种国家战略。

二、应用型是一条道路
姜洁

应用型是一条道路,指的是应用型为大学发展提供了多样化的途径。

姜洁目前,中国高等教育的现状是,大概存在“985”大学、“211”大学、博士学位授予学校、以大学命名的高校、硕士学位授予学校、以学院命名的高校和高职高专这7个层级。每个层级都很分明,处于下一个层级的都想往上升,尤其是升博、升大、升硕、升本。这样,学校的发展容易同质化,容易走到综合性发展的方向上去。
姜洁

在学校内部,对于学校升级有着无穷的动力。每去一所高校讲课,我都会要求对方把校长、书记在校内的重要报告、规划、党代会等材料先发给我学习。可以说,上面所说的“四个升”——升博、升大、升硕、升本,在文件上的表达都很充分。学校实现了一步,往往是实现了几代人的梦想。升级成为学校进步的象征,如果学校领导不想升,教职工会认为这届领导班子胸无大志、不称职。校长、书记说,“我们是被裹挟着往前走”,想要立足定位办学不容易。

姜洁

相反,应用型提供了一条特色化发展的道路。大学走应用型发展道路,对接了地方、对接了产业。由于中国幅员辽阔,在区域和产业间存在着较大的差异,而这种差异性正好为改变高校同质化发展的趋势提供了一种可能性。应用型这条道路,依托的是“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实现的是学校的特色发展。

姜洁

我们看到,有一批研究型大学高水平大学就是从特色鲜明的行业背景的大学一步一步发展过来的。例如,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以航空航天为特色,西北工业大学以航空、航天、航海工程为特色,西南交通大学以高铁为特色。

姜洁有一些学校以服务区域为特色,现在发展势头非常好。如苏州大学对接苏州市支柱产业,由苏大和苏州工业园区牵头主导的苏州纳米科技协同创新中心入选了国家第一批“2011协同创新中心”。浙江工业大学牵头的长三角绿色制药协同创新中心也有类似的定位。
姜洁

总结特色对于大学的意义,沈阳化工大学校长、时任大连理工大学副校长李志义有一个说法:特色是高校的魅力所在,办学有特色才能有导向力,理念有特色才能有精神力,专业有特色才能有发展力,环境有特色才能有吸引力,领导有特色才能有感召力,教师有特色才能有影响力,学生有特色才能有竞争力。

姜洁世界一流大学不仅要关注数量化的指标,更应该关注大学的特色。香港城市大学协理副校长程星认为,大学的声誉是靠特色树立起来的,并不是靠排位。他在中国内地、美国、中国香港等几所大学有学习、做管理工作的经历,他告诉我,美国好的大学有着不同的文化和特色,学生上耶鲁大学是冲着耶鲁的文化和特色去的,上哥伦比亚大学也是冲着哥大的文化和特色去的,不是盲目的;而不是像国内,先对考生和学校进行两个排序,成绩最好的上排名最高的学校,成绩稍次一点的上排名稍次的学校,再次一点再上什么。他还套用了一句名言:平庸的大学都是一样的,而优秀的大学则各有各的优秀。
姜洁

应用型为大学的发展提供了多种可能性,我在调研的过程中已经看到了很多,有的提创业型大学,有的提教学服务型大学,有的提工程应用型大学,还有的提城市型大学,等等,充分体现了大学发展的多样性。对于部分地方本科高校而言,重要的是把应用型道路的第一步走起来,要有行动,要以需求为导向。


三、向应用型转变是一个过程
姜洁向应用型转变是一个过程,指的是转型是一个不断深入的过程。
姜洁

今年9月,我参加了教育部督导办举办的关于本科教学合格评估评审的会议,在《2014年22所合格评估参评院校专家组投票统计一览表》里,我对投票情况进行了一个简单统计,发现体现地方性、应用型最重要的两个指标——专业设置与结构调整以及产学研合作教育表现得很不理想,还有很大的努力空间。

姜洁

在向应用型转变的过程中,我们特别关注多样性的问题。我认为,高校向应用型转变不应该有标准的模式,用安徽省教育厅厅长程艺的话说是“无型胜有型”。转型的形式更是多样,以师范类院校为例,有一部分师范院校由于当地师范生需求基本饱和,由师范类院校转向理工类院校。

姜洁

同样是师范类院校,贵州黔南民族师范学院在部分专业对接当地支柱产业的同时,看到贵州省适龄儿童入学率不高以及多民族地区需要推广普通话的省情需求,非但没有压缩师范教育规模,反而大力发展学前教育,立足黔南、民族、师范,体现办学特色。说明向应用型转变的关键就是需求导向。

姜洁

我还认为,应用型转型不适宜用量化的指标来衡量是否完成。像南京工程学院这类的学校,从建校之初就一直坚持应用型道路,至今还在思考着如何更好地服务产业的转型升级。安徽省教育厅程艺厅长告诉我,安徽省对于应用型转型没有量化的指标,也不去认定学校什么时候完成应用型转型。

姜洁

在我看来,向应用型转变是一个不断革命、继续革命的过程。在向应用型转变的过程中,不可能是一步到位的,需要不断地凝聚人心,逐步形成共识,不断地实践探索。统一思想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实践探索也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不断深化向应用型的转变。

近日,教育部、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印发《关于引导·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明确了试点先行、示范引领的转型思路,按照试点一批、带动一片的要求,确定一批有条件、有意愿的试点高校率先探索应用型(含应用技术大学、学院)发展模式。

姜洁

这份文件让笔者有种似曾相识的感觉。2006年,国务院作出了建设100所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的重大决策,教育部和财政部共同启动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计划,2008年实现了100所的目标;2010年之后的3年,又推进100所“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骨干高职院校立项建设。经过10年发展,示范建设以项目促进改革,成就了高职改革的优势,培养了一批“领头羊”,这批示范高职从管理到治理的探索实践取得了很大的成就。

姜洁

如今,这样的“试点先行、示范引领”又将在本科院校逐步展开。毫无疑问,对很多新建本科院校而言,转型并非易事。对很多本科院校来说,囿于办学理念、师资条件、相关的制度和政策等现实条件的束缚,即使有转型的意愿,也有可能难以找到转型的可行路径。

姜洁

据笔者了解,近期一些准备转型的本科院校要求全校教师认真学习近些年来有关高等职业教育改革的相关文件,“要求充分领会文件的精神”;并且,笔者也了解到,一些本科院校领导近期频繁带着学校教师去当地做得比较好的国家示范高职院校交流考察,以便借鉴和学习其示范建设经验。

姜洁

事实上,在应用型本科转型成功的经验匮乏、难以直接复制、不得不“摸着石头过河”的现实情况下,向高职取经、向“示范性”高职院校学习不失为一种良策。

姜洁

中山大学原校长黄达人在走访了国内20多所国家级高职示范校、骨干校、民办高职院校的校长和书记以及新加坡南洋理工学院掌门人后,不无感慨地说,“这些校长都非常执著,他们对教育制度、各种政策的把握和理解甚至超过普通大学的办学者”,并作出了“我们可以向高职院校学什么”的发问。

姜洁

当然,之前在国家示范高职院校铜仁职业技术学院任院长,现调任铜仁学院院长的侯长林曾在《高职与应用本科的趋同发展》一文中总结了高职与应用型本科在办学理念、人才培养、科学研究上的趋同。这种趋同,并不是完全重叠,有一个层次问题,二者在社会服务的系统中所处的层级不同,从目前的现状看,高职教育的社会服务意识比较强,而大多数新建本科院校在社会服务上相对较弱。

姜洁

不同类型的应用型院校、甚或专业,其发展、转型的路径都不完全相同,并不可“一刀切”,但是,部分改革的成功模式却也可以广泛吸取经验,指导意见中也提出了“以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为突破口,将行业、企业全方位深度参与作为转型发展的路径和推动力,搭建校企合作平台。”事实上,“示范性高职”在校企合作方面,比如,校园和企业之间的“拆墙运动”,建立校中厂和厂中校,聘请企业兼职教师教学等,已经具备了一定成熟的经验,这是一些本科院校可以借鉴和吸收的。

姜洁总而言之,笔者在此所说的“学习”,并非是去直接复制高职模式,而是要在学习中认识差异,拓展视野,开阔思路,转变思维方式,取长补短,跨界融合,深刻理解应用型本科院校和高职在办学目标、培养方案、课程建设、教学管理以及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的异同,进而找出差异化发展、错位竞争的道路。


本内容来自 《 中国青年报 》

        

 

版权所有@莆田学院 | 单位地址:莆田学院李文正学术交流中心1106 | 邮编:351100 | 电话:0594-2661125 | Email:ptufgb@163.com